史上最悲壮的宇航员,明知道活不下来还要上天,结果只剩一根腿骨_马洛夫_加加林_前苏联
1967年4月23日凌晨3点35分
,
前苏联航天员科马洛夫
毅然登上了
联盟1号宇宙飞船
,当时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,但他还是没有回头。
果然不出意料,联盟1号宇宙飞船随后因为故障频发而坠毁,
科马洛夫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因载人太空船罹难的第1位航天员。
升空前就知道回不来,为什么科马洛夫没有拒绝任务?在他牺牲的背后,又有着什么样的真相呢?
01
展开剩余90%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苏美之间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。
两个世界最强国通过在核武器、传统武器以及科技领域等各领域的较量,誓要分出一个胜负。
而其中的焦点大战,则是两国之间的太空竞赛。
苏联的加加林率先登上了太空
,这让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。
美国
当然不会善罢甘休,他们加大了资金和人才的投入,决意和
苏联
一较高低。
于是两国之间的较量进一步升级,从太空战变成了载人登月。
科罗廖夫
在航天领域有着超强的能力,他是苏联宇航事业的奠基者。
正是因为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之下,苏联才能在太空竞赛中取得领先位置。
所以后来的登月计划自然也是由他来主持,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
需要以无人飞船为基础,最终实现载人登月计划。
但遗憾的是1966年1月14日,科罗廖夫因病去世,直接让苏联的登月计划陷入了困境。
在他去世之后,苏联曾经测试过三次无人联盟号飞船,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。
按照常理来说,无人飞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必然会让苏联投入更多进行测试。
但当时的苏联求胜心切,不愿意在这场太空竞赛中输给美国,再加上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出于自身政治需求,对登月项目提出了期望,要在1967年5月1日前实现第1艘载人飞船上天。
出于种种因素考虑,苏联并没有继续对无人飞船进行测试,而是计划1967年4月发射第1艘载人联盟飞船,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
联盟1号
。
02
当初的计划是第1天发射联盟1号,搭载一名宇航员,第2天发射联盟二号,搭载三名宇航员,之后两艘飞船要实现对接和太空行走,完成任务后分别返回地球。
这对于航天员的要求自然是非常高的,在经过一系列的选拔之后,确定了联盟1号的首发阵容是
科马洛夫
,替补成员是
加加林
,两人是多年的挚友。
1960年时,他们同时进入苏联航天局进行训练,一起成长为优秀的航天员。
他们凭借着超强的能力成为了全球顶尖的航天员,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1人,而科马洛夫则乘坐上身1号,完成了绕地球公转16天的任务。
不过因为苏联之前三次无人飞船的测试任务都失败了,所以几乎所有接触到这个项目的人都极力反对这次载人任务。
工程师鲁萨耶夫更是说出了联盟1号多达200多处的各种缺陷,极力劝说两人不要接受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加加林和科马洛夫作为极具经验的宇航员,当然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。
加加林到处找人,希望能够让上级放弃这项计划;科马洛夫也不想这样毫无意义地去送死,但是领导却以剥夺他荣誉为要挟,逼迫科马洛夫接受任务。
科马洛夫犹豫了,他不是因为这些荣誉,而是因为知道如果自己拒绝,那么替补加加林必然会代替自己去,这也就意味着自己亲手把加加林送上了死路。
抛开两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不说,加加林是当时苏联最伟大的民族英雄,科马洛夫自然不会跟他去冒险。
03
1967年4月23日凌晨3:35分,联盟1号顺利入轨进入太空,但是正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,联盟1号出现了很多问题。
太阳能板发生故障无法打开,而飞船内的自带电池也没有了电量,之后因为太阳敏感器的失灵,飞船只能靠科马洛夫手动去控制,渐渐偏离了原定的轨道。
在科马洛夫的控制之下,联盟1号进入了大气层,但是突然间出现了连续翻滚,一时间处于失控的状态。
这时科马洛夫生还的所有希望都只能寄托在主降落伞上,然而关键时刻主降落伞竟然打不开,而备用的降落伞也因为缠绕住了小降落伞,迟迟开启不了。
科马洛夫此时俨然已经绝望,他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和飞船一起飞速撞击在地面上。
接下来的一切已经惨不忍睹,剧烈爆炸后的飞船体无完肤,就连那些金属构造都已经发生了熔化。
救援人员赶到之后,眼前的一切让他们震惊了。
科马洛夫藏身于这片火海之中,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残骸,救援人员所能找到的,
仅有一根已经被烧焦发黑的腿骨。
04
因为联盟1号惨痛的失败教训,让苏联终于决定放弃联盟2号的发射,科马洛夫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了好友加加林的安全。
在他罹难之后,享受了国葬级的待遇,同时被追授了英雄勋章和列宁勋章。
只是这一切对他来说又有何用呢?家中妻儿的悲痛,是用任何荣誉都弥补不了的。
更让人唏嘘的是,科马洛夫用自己生命誓死保护的加加林,却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因为驾驶教练机时发生坠机事故身亡。
这两位全球顶尖的宇航员,只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他们的航天梦。
总结
科罗廖夫,科马洛夫以及加加林三位先后的离世,让苏联的登月计划不得不被迫搁浅。
而与此同时美国的航天技术却在不断前进,1969年7月20日,美国的阿波罗11号成功登上月球,宣告着长达数10年之久的苏美太空赛落下帷幕,最终的胜利者是
美国
。
如果当初不是苏联急功近利,也许最后结局就会有所不同,重要的是,科马洛夫也不会白白牺牲。
——
发布于:天津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